(2023年11月13日)
四平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局长(主任) 郭建政
柏仲书记、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四平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2022年度四平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含金融类企业1户)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市区纳入统计范围企业共计78户,国有资产总额505.92亿元,负债总额322.0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83.9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48亿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市区纳入统计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共计519户,资产总额209.09亿元,负债总额55.96亿元,净资产153.13亿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1.建设用地:四平市本级国有建设用地4796.49公顷。其中:商业服务业用地282.62公顷,占5.89%;工矿用地988.67公顷,占20.61%;住宅用地1056.47公顷,占22.0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37.25公顷,占4.95%;交通运输用地1660.27公顷,占34.61%;特殊用地445.24公顷,占9.28%;其他建设用地125.97公顷,占2.63%。
2.耕地:四平市本级国有耕地4837.70公顷。其中:水田6.65公顷,占0.14%;水浇地5.35公顷,占0.11%;旱地4825.70公顷,占99.75%。
3.园地:四平市本级国有园地250.51公顷。其中:果园250.27公顷,占99.90%;其他园地0.24公顷,占0.10%。
4.森林:总面积为28233.99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8199.10公顷,非林地面积34.89公顷。按地类具体划分如下:有林地面积为25450.02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1579.8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176.19公顷;苗圃地面积为11.0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为173.12公顷;宜林地面积为98.29公顷;辅助生产林地面积为710.61公顷。非林地面积为34.89公顷。
5.草原:四平市本级国有草地面积576.89公顷,全部为其他草地。
6.湿地:四平市本级国有湿地60.37公顷。其中:内陆滩涂53.62公顷,占88.82%;沼泽地6.75公顷,占11.18%。
7.矿产:四平市已发现各类矿产56种,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5种能源矿产,铁、铜、锌、铅、镍、铋、金、银等13种金属矿产,硫铁矿、硅灰石、水泥用灰岩、泥灰岩、玻璃用砂、膨润土、水泥用大理岩等37种非金属矿产,矿泉水1种水气矿产。目前,已开发利用矿产3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30种,已列入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的有21种。
8.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006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06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8208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间重复计算量为1.8799亿立方米。全市多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73.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1452立方米的38.8%和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25.6%;亩均耕地占有水资源量129.3立方米,仅为全省666立方米的19.4%和全国1579立方米的8.2%。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之一。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1.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确保党委(党支部)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建立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各监管企业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指导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市财政局(国资委)党组和各监管企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复检工作;开展警示教育,组织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观看《吉林省部分国企系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驻局纪检组认真履行纪委监督责任,开展监管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和警示教育,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
2.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一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为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攻坚步伐,印发了《关于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战的工作方案》,出台了《关于监管企业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监管企业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13项制度,40项重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初步构建起发展活力更加突出、布局结构更加优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的国资发展新格局。二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系统梳理市财政局(国资委)在指导、监管、审核(审批)、备案方面的权责事项共计46项,汇编形成了《四平市财政局(国资委)监管工作手册(2022版)》并印发给监管企业。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1.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扎实有效。一是贯彻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出租出借暂行规定,提高资产处置效率,确保国有资产处置制度化,规范化。截至12月31日,已办理资产处置66笔,其中:处置报废资产45笔;出租资产7笔;拍卖资产2笔;划转资产6笔;捐赠资产2笔;产权界定4笔。二是加大降费减负力度,助力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对承租行政事业单位、监管企业国有房屋减免租金合计358.47万元。
2.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高质量完成。按照省纪委监委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取得了摸清资产底数、厘清闲置资产、填补历史空白、发现问题短板、移交问题线索等五个方面工作成效。经清查全市市直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167.19亿元,负债总额80.95亿元,净资产总额86.24亿元;市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27.57亿元,负债总额308.78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18.79亿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土地面积0.51万平方米、闲置房屋面积2.72万平方米,市直国有企业闲置土地面积62.46万平方米、闲置房屋面积24.17万平方米,为下一步盘活休眠资产、促进财政增收夯实了基础。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1.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一是严格落实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扩大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范围,对可以使用划拨土地的能源、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养老、教育、文化、体育及供水、燃气供应、供热设施等项目,除可按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外,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以市场为主导,综合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在土地资源市场方面,一手抓存量清理,一手抓需求供给,逐地摸清情况,建档立卡,科学合理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摸底调查项目用地情况,采取轻重缓急、重点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的用地保障机制,制定征地计划。三是完善土地资源市场清查整治工作,对无法按期摘牌地块及时通知两区政府开展土地清查工作,全面推进落实低效用地调查摸底、盘活利用工作,全面开展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及动态巡查检查,实现对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
2.积极推进过期矿业权清理工作。一是在日常矿政管理工作中,以《四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为依托,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格局。持续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抓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合理设置和投放矿业权。在矿产资源市场中,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矿业权出让行为,稳步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和“净矿”出让。二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督导生产矿山升级改造,尽快达到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切实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加强矿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通过巡查检查和摸底排查,坚决遏制矿产资源领域的违法问题,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3.构建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建设。通过划定硬指标,采取硬举措,构建硬约束,科学制定域内辽河干流、东辽河等重点流域水量指标;系统性明确用水总量控好、准入机制建好、利用强度管好、监督考核抓好“四个维度”监管责任,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全面构建,全面推进节水行动,推进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5.78亿立方米,在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6.92亿立方米以内,与上年相比下降6.9%,全市3县2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部通过水利部验收。
4.侧重加强林业日常管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四平市国有林总场负责四平市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森林防火、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一是总场与护林员签订《护林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责任,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形成了山有人看、林有人管、责有人担的管理格局。二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大森林防火隐患排查力度,严控野外火源管理。在清明节、五一、农忙、十一等重点时段和景区、入山路口、林缘等重点地段设卡检查,死看死守,杜绝森林火灾发生。出动防火宣传车100余台次,安插防火旗2052面,悬挂宣传条幅670幅。通过森林防火广泛的宣传,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为全民参与森林防火打下基础。三是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在林场(园)悬挂美国白蛾性诱捕器160个。林场(园)派专职人员管理,总场指定专人负责,并实行每日报告制度。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防控检疫工作。排查林地面积143255亩,监测调查覆盖率达到1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市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国有资产方面。一是企业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问题仍然突出,“小、散、差、弱、低”现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部分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生存发展压力较大。二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领导队伍还没有完全建立,懂经营、懂管理、懂资本运作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一是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还需要健全完善,有些制度尚未修订完成,政策难以覆盖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还需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调剂共享制度还没有充分实现,资产利用的效益有待提高。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一是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尚未形成与报告制度相适应的规范化资产核算指标、统计标准和操作口径,资源数据质量有待提高,计量和统计标准有待规范和统一。二是绿色发展理念不够到位,部分区域产业布局和资源开发利用没有做到与生态环保一同谋划、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还有距离,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企业国有资产方面。一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管资本就要管党建”的意识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在资产监管领域指导性作用。二是加快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四发集团、晟平集团为主体,聚焦城市建设和有机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资源开发和运营管理等业务板块,着力搭建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和提升城市综合价值的重大任务承载平台。以乡建集团、四粮集团为主体,立足农业农村资源优势,推动粮油产、购、储、销、加三产联动和一体化运作,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和用工市场化。紧紧抓住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这个关键,指导和督促各监管企业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法律风险防控、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一是抓好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工作。各部门、企业要严格按照“三个方案”及重点任务台账开展集中攻坚,在房屋、土地等闲置资产盘活上下工夫,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适时修订《四平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暂行办法》。三是压紧压实部门单位主体责任,增强资产使用单位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强化管理监督,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监督,强化事前资产预算、购置、处置等事项的审核。四是加强资产信息系统建设,依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面、准确、细化、动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同时以部门决算报表软件为依据,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管理决策和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一是要全面摸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按照国家、省自然资源调查制度、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台账,统一资源分配、坐标体系、空间数据和测绘规范,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完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跟踪掌握自然资源变化情况,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工作筑牢基础。二是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统筹全市各类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健全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制度,加强跨区域、多部门的执法联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效提高监管成效。